一、品种介绍
‘翠玉’,原代号5-18,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于1995年以‘西子绿’为母本,‘翠冠’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特早熟、外观美的新品种,2011年定名并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,审定编号:浙(非)审果2011005。该品种成熟早,成熟期比‘翠冠’早7~10天;果实扁圆形,果皮纯绿色,无锈斑,套袋后果实呈乳黄色,颜色一致,克服了‘翠冠’果面锈斑多的缺点;平均果重达257克,果肉细嫩,多汁,味甜,常温和低温下的耐贮性均明显优于‘翠冠’,是砂梨系统中耐贮性较好的品种。花芽极易形成,可保证丰产、稳产。花期比初夏绿晚1~2天,与‘初夏绿’不能互相授粉,可与‘翠冠’、‘玉冠’、‘清香’互为授粉品种。该品种显著特点是成熟期早、外观美,在大棚设施促成栽培条件下可采用无袋栽培,不仅外观极佳,而且通过水分控制,品质也得到提高。
二、栽培技术要点
1、适度密植。由于花芽极易形成,长、短果枝结果性能均好,可以获得早期高产,种植上可先行密植,成龄后,根据封行情况,逐渐疏移。
2、合理配置授粉树。配置‘玉冠’、‘翠冠’、‘ 清香’等作为授粉品种以保证产量。
3、幼龄树需采用疏枝与拉枝相结合的整形修剪方法,既可促使树冠的快速形成,又可获得较高的早期产量。
4、及时疏果套袋。疏果在大小果分明以后进行,套不同种类的果袋能生产出不同果皮颜色的果品。
三、适宜区域
适应在长江流域的主要砂梨产区栽培。
四、注意事项
该品种有的年份有少量裂果现象,在迅速膨大期间适时灌水或地表覆盖,防止土壤湿度变化过大。及时套袋可显著减少裂果。
(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砂梨育种岗位 施泽彬 供稿)摘录于《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“十二五”中期部分技术成果汇编》
评论